简介

自媒体账号Eyeopener文案主创(2019-2023)

1视频推理游戏「网络迷踪」开创者;

八期系列视频仅靠单平台播放量破亿,单期抖音最高破五千万;直接开辟照片推理赛道,收获央视新闻相关奖项

2创建冷历史叙事方法:

「寻找ChingLingFoo」发布当天瞬间登顶全网热搜(引起巨大争议)

「寻找NadineHwang」在微信视频号对知识阶层实现精准破圈,获得GQ、南华早报等海内外媒体的报道

3擅长高密度信息与快节奏时代的调和:

将视频格式作为特殊的信息传输介质,我找到了不依靠画面刺激依旧能维持注意力的方法——逻辑链条的维系

相关“说理类“视频屡次被列入B站每日必看

受腾讯新闻邀请,面向名校新闻系学生分享事实查证内容创作经验

出生日期

1996.9.18

性别

教育

沈阳师范大学

社会学 - 本科

2015 - 2019

语言

Language

英语

六级

工作经历

北京爆红科技有限公司

文案策划

十月 2019 - 十一月 2023

具体负责从选题、资料收集、文案编辑到视频逻辑达成的完整流程(视频部分需要与后期专职人员配合)

在视频末尾的署名ID为【带我去月球】

工作期间账号数据总结(eyeopener):

2019-2023

B站粉丝数从40万左右升至186万

抖音粉丝数从300万升至930万

其他平台略

项目经验

系列视频「网络迷踪」 账号:eyeopener

选题、策划、文案编辑、【视频逻辑达成】

系列视频有八期,B站平均播放量在百万以上,抖音平均每期在千万以上,全网播放量过亿,创造了以网络迷踪为主题的模仿赛道

该项目的价值不仅在于播放量本身,而是它证明大容量、高复杂度的信息内容同样可以适应快节奏的传播环境(平均每期时长大于十分钟、信息量大且相对陌生,却在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平台获得更显著的传播效果),其中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声音、画面、文本的配合实现观众注意力与视频节奏的同步,即逻辑链条的顺畅

视频「寻找NadineHwang」 账号:邹德怀的老照片

资料收集(外国报纸、历史档案的梳理)、文案、视频逻辑达成(视频当中的每一秒都需由我确保逻辑展现的顺畅)

在eyeopener停更期间,我与账号同名收藏家从零开始了新的尝试

该视频同样借助了我在上一个项目「网络迷踪」中发现的复杂信息的传播逻辑,区别在于,网络迷踪中,核心氛围在于推理的快感,知识的可及性;而在老照片故事中,核心氛围变成历史的不可捉摸和对平凡个体的接纳

作为一个从零开始的账号

该视频在B站播放量有将近120万、在微信视频号播放量300万(初期数据)并在文化领域获得大范围传播,得到了诸多海内外媒体的报道

视频「拆解网络骂战当中的语言逻辑」 账号: eyeopener

选题、资料收集、文案编辑、后期视频逻辑达成

这期视频被收入B站每日必看;播放量235万;投币量13.9万

达成这一切的前提背景是:这是一期几乎完全由文字、线条构成的“无聊视频”,没有图片和动态影像,观众的同步率完全靠文字逻辑来维系

视频「从一本旧相册窥见昭和时代日本男子的一生」 账号:邹德怀的老照片

策划、文案编辑、视频后期达成

这期视频播放量不佳,在B站只有三十几万,为了传播需要选择了一个惊悚、更倾向事件性的标题,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。

然而本视频对我的价值在于,在仅仅借助相册中不同年份照片、几乎没有太多文字说明的情况下,依旧可以通过素材的重新整合,构建出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故事,一个由日本青年的过去来亲自否定他的未来的战后叙事。

视频「在“累丑”死去的两年后,我想为她验尸」 账号:eyeopener

选题、资料收集、文案策划、后期视频逻辑梳理

在播放量上,这并不是一期出众的视频,它在B站只有十几万,在快手却意外收获了130万的播放(这应该不是源于快手的观众更能共鸣,我们更相信,真正共鸣的,是后台管理者)

这期视频的独特性在于,我将“累丑”一词赋于人格来展开叙事,借助大量数据的分析,解读出这个词的“性格”、“意志”,由此来探讨这个词从走红到瞬间沉寂,这几天内实际发生了什么。从而找出这副躯壳所短暂承载的灵魂的真实起源。

将词语作为主角,将词语的出现和消失看作侦探小说中的离奇事件,我在这里尽力探索了素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,依旧展开叙事的可能性。

腾讯新闻——较真事实查证训练营2022.6

课程分享人

由腾讯新闻较真栏目发起,面向各大高校新闻系学生开展的一系列课程,基于老照片系列视频中的视频逻辑,资料查证方法,腾讯新闻邀请我展开了一次两个多小时的分享活动